IBM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,對日本日立、富士通提出著作權訴訟極力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,不愿受到這些新崛起經濟力量的威脅。而在20年之后的今天,角色卻發(fā)生了異位。日本企業(yè)正對亞洲競爭對手頻頻采取法律行動,力保自己能在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可以繼續(xù)保持在數字時代的技術優(yōu)勢。
在經濟日益蓬勃的中國市場仍存在盜版問題的前提下,日本企業(yè)是否能保護好自己的技術,也是對日本業(yè)界能否在中國市場拿下城池的一個關鍵考驗。
德意志證券分析師Fumiaki Sato表示,“如果日本可以確保技術不會外流,那就還具備持續(xù)的競爭力,日本企業(yè)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之所以輸給其它亞洲企業(yè),部分原因是技術的外流無法控制。”
法律人士及分析師認為,像諸如富士通對三星SDI的等離子技術官司或是Sharp 對友達的訴訟等都還只是冰山一角。
6月份三星SDI與富士通雖然分別撤銷對對方的控訴,但Sato認為三星SDI可能是被迫承認富士通擁有專利權,并估計三星支付給富士通高達80億日圓(7,500萬美元)的專利費。
隨著平面電視等數字市場的日益火爆,在提升企業(yè)利潤與本地經濟上扮演相當重要角色,分析師認為富士通的案子為日本留下了一個重要的先例。
東京Herbert Smith法律事務所合伙人Peter Godwin表示,“我預期未來幾年日本企業(yè)在保護專利產權上將會越來越積極,因為這樣的做法實際上就是在保護他們的利潤?!?/p>
日本最賺錢企業(yè)之一的Canon 多年來就是在積極維護并推銷自己的知識產權。該公司每年在研發(fā)上投入超過20億美元的經費,在美國取得的專利件數名列第二。公司僅在去年便收取了2億美元的專利授權費。
摩根大通分析師Hisashi Moriyama表示,“顯然這是必須進行的事,但現在日本業(yè)界在保護自己的專利問題上普遍不夠積極?!?/p>
日本企業(yè)在1月份見識到知識產權的威力。當時有一起案例是東京地方法院裁定Nichia須償付高達200億日圓的創(chuàng)紀錄天價,給過去一位發(fā)明藍光發(fā)光二極管的工程師。
從1990年代初期日本科技外流的情況,讓業(yè)界學到了教訓,使得科技公司紛紛把新廠建在國內。當時日本科技公司獨占了動態(tài)隨機存取內存(DRAM)和液晶顯示器(LCD)兩大市場,之后則被韓國三星電子等公司所超越。
日本DRAM公司Elpida Memory在6月宣布將在廣島興建一座全球最大規(guī)模之一的芯片廠,而松下電器產業(yè)的新PDP廠也將設在大阪附近。
而已經在日本西部的新廠開始生產液晶電視的Sharp,則已經采取若干極端的措施(像在其龜山廠禁止訪客、嚴防重要的工程師身份外泄以及不準員工在廠內使用照相手機),以防范技術外流。對于某些特定產品,它甚至選擇不申請專利,因為擔心在申請專利的過程和文書中,會讓競爭對手打探到這些獨門技術的線索。
Sharp副社長谷善平在3月份接受路透社記者采訪時曾表示,“我們要讓走進龜山廠的人很難帶走信息?!?/p>
實際上,一旦生產機器運到了工廠,通常會被改造,以確保他們的產品不會因為別人買了相同的機器,并且做了內部研究,就會輕易地被仿制。
PDP領導廠牌Pioneer社長伊藤周男也表示,“就算有人看著這種設備,我敢保證他們沒辦法認出它來?!?/p>
在亞洲,這種對企業(yè)間諜行為的指控并不算新鮮事。
臺積電與中國對手中芯國際目前就正為專利之爭對簿公堂,臺積電指控中芯國際竊取商業(yè)機密,并利用這些機密來設計芯片。
Sony本周宣布,計劃本會計年度將投入2億美元,提高中國廠區(qū)的產能,不過像PS2游戲機所用芯片等特定關鍵零組件,仍將由日本本地生產。Sony表示,這有一部份就是為了保護技術不外流。